苏州一共有多少座桥??
一、苏州一共有多少座桥??
苏州环城内外河网密布,凭藉众多的桥梁,贯通古城内外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随着历史的变迁,河道街巷时有兴废,桥梁也随之新建或弃废,变化十分繁复。城内的桥梁数量,据宋《平江图》著录,时有桥梁314座;明代城内水系变化不大,但河道总长及数量上比宋朝有增加,桥梁达329座。清代,城内部分河道填废,古桥随之废弃较多,但亦时有新建,据清末《苏城全图》标绘,城内有桥311座。民国时期,城内又有一批河道填废,继有一批古桥废弃,同时亦有少量新建,民国29年(1940年)江苏省建设厅绘《吴县城厢图》,城内有桥261座。解放后又填废一批河道,一批古桥拆除,至1985 年,古城内有桥161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保护苏州古城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保护古城的工作日益重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古城内桥梁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修缮。
苏州水文化的载体或者说表现形式有古河道、古桥、水巷等直接表现形式,也有关于古桥的楹联、碑刻、诗词歌赋等间接表现形式。综合分析这些表现形式,可以感受到苏州古桥的深刻文化内涵。
1、历史悠久、饱经风霜。苏州水的历史,有史料记载的只能追朔到2500年前,实际上苏州水的历史毫无疑问应长于苏州城的历史,只不过建城以前对苏州的水系情况没有系统、详细的记载而已,伍子胥筑城也是依据自然条件因势利导,而不是在陆地上硬挖出一个水网来。但苏州水文化的历史可以说与苏州城同步。从伍子胥筑城开始,苏州水文化前后绵延了2500年。河道历史悠久,作为河网坐标的桥梁也不例外。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学士河上的皋桥始建于汉代,三国时东吴建造的有乐桥,唐代建造的桥梁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有石岩桥为白居易所建,夏侯桥为夏侯司空所建,宝带桥为王仲舒捐玉带助建。唐诗中提到的苏州桥梁,有“乌鹊桥红带夕阳”的乌鹊桥,“黄鹂巷口莺欲语”的黄鹂坊桥,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的花桥。此外,张继诗中的枫桥,南宋始建的有寿星桥,元初建的灭渡桥,明代建造的下津桥、普安桥,清代建的普济桥,民国时期重建的彩云桥,至今这些古桥仍屹立在苏州河道上。但是这些古桥如同苏州的古河道一样,见证了苏州的历史,同时也经历了战火、洪水以及大自然风化的洗礼,甚至是人为的破坏,大部分古桥解放后都重新修缮过了。连接苏州规划展示馆与胥门公园跨护城河的是著名的万年桥,它与南郊宝带桥、山塘彩云桥并称苏州桥梁的“三鼎甲”。但万年桥的命运可以说是坎坎坷坷:该桥始建于宋代;明朝嘉靖年间被整座桥拆下来送给大贪官严嵩;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建;1936年将石级改成斜坡,并拆除了桥亭和牌坊;1952年拆除旧桥面,翻建成钢筋水泥梁桥;2004年又改成三孔仿古石拱桥,成为环古城风貌一景。
2、信息丰富、特色鲜明。宋《平江图》、明《苏州府水道总图》、清嘉庆二年《苏州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等老图纸本身就是水文化的间接表达形式,可以从中解读出大量的历史信息,包括城市河道、桥梁的历史演变信息。例如:各个时期桥梁的材料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生产力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古桥结构、造型、基础的分析,可以得出当时的造桥工艺水平;通过对石栏望柱装饰物的分析,可以得出当时的图腾信仰等等。苏州的水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一个个内涵深厚、十分雅致的桥名,一副副笔墨精到、章法严谨的桥联,一件件技艺精湛、刀法秀美的雕刻,无不闪耀着苏州人的智慧和创造。表2-2列出了古城区桥梁的命名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古桥丰富的文化内涵。
3、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由于苏州河多桥多,而且古桥造型秀美,与河道及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历代文人墨客便常要为其吟诗赋词,或揽桥思古,或凭栏怀远,或借桥抒情,其中不乏传世名作,如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从古到今学者们一直在争论不休,宋欧阳修就认为:“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这种古往今来的描摹和争辩,对苏州有了很大的推广作用,水乡风貌渐渐地古今皆知、举世闻名。
二、苏州旅游景点介绍
苏州拙政园,中国五A级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苏州乐园,完全是个主题乐园。还有虎丘斜塔也是五A级旅游景点。苏轼说过“来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三、苏州旅游景点大全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留园,寒山寺等。苏州这个地方是美丽的,很多旅游景点都在苏州,苏州市人们心中的江南水乡,我为大家介绍下苏州旅游景点哪些必去。
1. 虎丘山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北,距离阊门约3.5公里,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幽绝自然景色著称,因北宋文豪苏东坡的“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而流传千年,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
2. 留园位于苏州城的阊门外,是苏州清代古典园林代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与其它苏州名园一起,以“苏州古典园林”之名而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阊门外的枫桥镇,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佛教胜地之一,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名扬天下,传唱古今,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