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肉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一、手撕肉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1、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2、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3、苗族:
苗族在饮食方面,以大米为主,杂以玉米、小米。一般都喜爱喝酒,嗜食辣椒和各类酸菜。有早午“ 打油茶”的习惯,与侗族基本相同。
打油茶
打油茶是居住在山区有种油茶传统的侗、苗、瑶等民族的一种特有的饮食习惯。打油茶是茶叶用小锤子达碎炒黄,用小锅煮成浓汤,再加食盐调味,然后用来冲泡炒米花、炒黄豆或炒花生、炸油果等物即成,香酥可口,别有风味。也可加入猪下水或汤圆、糯米饭、蒜叶等,或者做成甜味,视所备食料及个人所好而定。打油茶不仅是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食,也是对亲戚朋友、特别是远方来客的一种最好的礼节性招待,一天之中,不分早午晚,随时可制作。三江、龙胜等地的侗族,凡是请你吃打“油茶”,就是对你的最大尊重,如果你讲客气不喝,就是对主人的不恭。
4、蒙古族:
“皓勒皓客”烤肉:这是蒙古一道就有代表性的传统佳肴,将石头烧红后放入铝合金罐中将羊肉烤熟,只放水和盐土豆洋葱胡萝卜,味道很地道,为蒙古节庆活动上的必备美食。
二、楚格州最具特色的美食有哪些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三、云南之最有哪些?
云南之最
一、少数民族概况之最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最大的侨乡——保山地区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少数民族民情风俗最集中的景点——云南民族村
最早的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最早的民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
二、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三、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四、文化、工艺之最
最著名的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
中国创建最早的青铜器博物馆----江川青铜器博物馆
中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中国最大的乡级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最独特的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东巴文
最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
中国最大的玉佛----保山玉卧佛
木雕艺术最高的珍品----通海小新村隔子门
中国最怪的村----蜂岩洞村
五、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四、普洱思茅区什么好吃
特色美食:
三尖角粑粑
三尖角粑粑是思茅地区景东、镇沅、景谷、墨江、思茅一带烩炙人口的食品,是民间待客的佳品,其特点是状如菱角,薄如蝉翼,口感柔和,糯而不腻。做法是,选优质糯米和饭米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吊浆,取少量吊浆做成熟浆疙瘩后搓调入吊浆内始成可塑性筋面。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鲜肉、韭菜末等做成咸馅。要吃甜的,就用白糖、蜂蜜、核桃、花生、芝麻、鸡冠油做成甜馅,然后用筋面包裹,并用三指挤捏成三角状,形如菱角,再用芭蕉叶做垫,放在甑子内蒸熟后即可食用。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两种。散茶外形条索粗壮、重实、色泽褐红。紧茶则是由散茶压制而成,外形端正匀整,并按其形状而命名。如长方形的称为“砖茶”,正方形的称为“方茶”,圆饼形的称为“饼茶”。由于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汤色红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口角生香、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普洱茶有着悠久的产销历史。普洱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县,是重要的商业集镇和茶叶加工集散地。西双版纳和澜沧江沿岸各地所产的茶叶,多经普洱运销各处,普洱茶即因之得名。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清朝前期《滇海虞衡志》一书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认为产而资利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普洱茶亦有描述。由此可见,普洱茶声名之著。
紫米八宝饭
紫米八宝饭,紫米也称“紫糯米”、“接骨糯”。仅产于云南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因颗粒长、色紫红,做成饭粥后色更鲜艳,故名紫米八宝饭。民间喜在年节喜庆时做成八宝饭食用。味香微甜,粘而不腻,补血益气,暖脾胃,适应于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等症,以之配草药可治跌打刀伤。紫米有特殊芳香,色紫红,制成八宝饭后软糯适口,油而不腻,加上各种调辅料形成难得的复合美味。八宝饭可当民间小吃,也可作为甜菜设计在各式筵席中。
米干
普洱叫的“米干”,即昆明叫的卷粉,广东人叫的肠粉,都是现蒸热卖。思茅市普洱县城的豆汤米干远近闻名,吃起来松软可口而鲜甜,享誉东南亚国家,凡到普洱出差或旅游的人,都要品尝一番。豆汤米干的做法是,取当地圆润饱满的干豌豆磨成豆面粉,经三道筛滤后细如淀粉,放在锅中煮沸调成糊状豆汤,然后把刚蒸熟的新鲜米干切成条丝状,放入碗中舀入豌豆面糊汤,并加上韭菜、豆芽、姜蒜汤、酱油、味精、麻油、油辣椒等佐料,配以一碟泡腌萝卜或泡腌京白菜即配套成了普洱豆汤米干,吃后回味无穷。
牛撒撇
在景谷县傣族地区,有一道傣家入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称之为“牛撒撇”。它的烹制方法比较特别,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要杀牛,把黄牛宰杀后,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黄,再切成细肉丝,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科,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牛撒撇”最关键的配料就是那牛粉肠水。城里人想吃“牛撒撇”没有牛粉肠水,就用五加叶来替代搅拌,味道口感相似。“牛撒撇”的特点是细腻可口,香味淳正,色泽诱人,具有健胃、消燥热、增食欲的功能,受人喜爱。
火灰焖鱼
火灰焖鱼是思茅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喜爱的—道独特的菜肴,拉祜族尤喜欢这种不用锅灶,胜用锅灶而焖出来的美味。其做法是,将捕到的鱼拿回来后破肚除去杂碎内脏再晾干,将葱、姜、芫荽、蒜、辣椒拌上食盐、味精和少许猪油,塞进鱼肚内,再用嫩芭蕉叶包裹起来,捂进热烫的火灰堆中,焖上半小时即可取出食用,味道醇香可口,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香气十分诱人。
鸡肉烂饭
鸡肉烂饭,佤族语称“布安纳亚”,是佤族菜谱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肴,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经过加工的鸡肉混合,故俗称鸡肉烂饭。佤家人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米饭,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一般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米饭有两点:其一,它比普通米饭要软得多,特点就是“烂”;其二,它是饭和菜的结合物,主要原料还是大米。
鸡豆腐
鸡豆腐是思茅的一道传统名菜,原料主要是鸡肉和鸡蛋。成品状如水豆腐,撒上备好的蛋片丝、火腿丝、葱花等佐料即成。食用时用羹匙盛起品尝,味道鲜而微甜,男女老少均爱吃,营养价值很高,到思茅的人都喜欢尝一尝。
凉拌酸蚂蚁蛋
在孟连傣族村寨中,每到暑夏,可以品尝到一道蛋白质极为丰富的佳肴,这就是酸辣爽口,和胃生津,驱暑气、祛病强身的凉拌酸蚂蚁蛋。酸蚂蚁是热带丛林中的一种细长的黄蚂蚁。成虫具有较浓的酸味,它常在竹丛、树垭上筑起比面瓜大几倍的圆巢。春末夏初,蚁巢中大部分是黄豆般大小的蚁卵、洁白如珍珠。其做法是,将蚁巢取下,除去杂质和成蚁,煮熟后加上食盐、辣椒、碎葱头、生蒜泥拌匀后即可食用。酸蚂蚁蛋是世间最小最香的蛋,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孟连傣家人常用来招待亲戚朋友,品尝后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