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县旅游发展思路论文怎么写
没有去过太谷,不过抛砖引玉,也说几点。第一,准备。你得熟知太谷的历史,文化,地理。把这些都罗列在草稿上,肯定用得着。有可能的话翻翻县志什么的,多知道些你不知道但是应该知道的东西。把最具特色最具价值(包括商业的价值和文化的价值)的东西拉出来,有几点,每一点有什么鲜明的特色,有什么来头,都要知道清楚。另外,了解同类型的旅游城市的类似的东西,看看有什么异同,作比较,知道太谷的优势,或者有不同意义的地方在哪里。要了解一下旅游的总体情况,哪些是热门的,为什么热门,太谷能不能也热门,如果可以,能做到什么地步,又多大的市场潜力,有什么佐证可能证明你的观点。等等。第二,立项。太谷有哪些资源(包括旅游项目的管理,景点的设置,交通状况,配套服务——配套的服务很重要,包括管理都是服务的组成部分)可供利用,有哪些发展思路可供选择(着重点,卖点不一样,思路就不一样),是否可以和周边城市的旅游联系起来,是否可以借什么地区性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举办等,是否可以在媒体或是其他旅游景点投放广告,借势起步,孤零零的是非常难起步和发展的。这些都需要把思路理顺,想清楚,再动笔写。第三,准备足够多的数据支撑(多在网上找找相关的一些网站或者论文,找一些数据,都可以拿过来用),同时也要准备足够好的文采(如果不是呈给领导看的,或者重要性不是很明显,这个可以约略降低要求)。 非专业相关人士,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太谷的价值在于比较完整地保存下了晋商最辉煌时代的民居和商铺格局。除了没有城墙,太谷城内存留的建筑可以说比周围任何一个县都完整。但几十年来,地方政府领导的短视使这一瑰宝长期蒙尘。
1996年,国家要求有条件的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太谷准备申报,但当时的县长明确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一旦报上,旧的东西就固定住不让动了,这样太谷就难有新的发展。太谷就这样错失了良机。1997年,国家给历史文化名城批下来了,国家文物局的有关专家看到没有太谷,异常惋惜,太谷文物局的领导在会上受到强烈批评。国家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批一批搞的,不可能给谁家零星评定。太谷可以说已经没有了机会。
后来,山西民俗博物馆在晋中选址,省里的意向原定在太谷三多堂,但三多堂正在经历一场财产纷争,最后只能花落祁县。历史上的机遇全部丧失了,现在我们只是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责,保住现存的有价值的东西,但这也很难。
从2000年以来,太谷县做过多次城市规划,都是因为文管部门的竭力反对而没有通过。争执的焦点在于南大街的存留。我们认为太谷老城的主体是一个整体,不同意拆。主张拆的人则说南大街前半段已经毁弃殆尽,没有保存价值。有三四次差点就拍板要拆了。
你们的报道出来后,我们复印了许多份。我觉得报道内容和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对我们做文物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李希军(太谷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
古城应该是一个整体,绝不是一两件孤立的“标本”。
我们始终认为,太谷老城有价值,不光因为它建筑精美,更因为它相对完整,东西南北大街都在,临街铺面还有很多存留。可是有一种人是十分机械地理解文物保护的,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文物的科研、艺术以至经济价值。国家要求保护,他们又不能不听,于是有人十分荒谬地认为“留上一两件标本就行了。”
有一次县里开会,一位县领导公开提出“太谷老城没有什么价值,应该全部拆掉。光把鼓楼和白塔留下就行了。”我当时就拍桌子站起来了。这种不值一驳的言论居然能够说出来,还得站出来反驳,这才是文保工作的莫大悲哀。
晚报报道此事后,太谷县城有一位叫白培满的人自己花钱复印了四五十份,挨个儿给县有关部门和领导送。他还找到我们,让我们帮助联系李旭东记者。县城的许多老人们,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手参与了毁坏古城的人,现在要求保护的呼声更高,心情更热切。民间犹且如此,政府部门理应积极起来。
晋华(晋中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地方政府不重视文物保护工程,认为文保是一项“光花钱没效益”的事业,这种观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太谷县几任领导在看到平遥的今天后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我想应该有所反思吧。保护老城,另辟新城,这个思路从梁思成开始就有,今天的许多古城也是这么做的,太谷也完全有条件这么做。
侯联合(太谷县城建局城建规划股股长)
太谷的古城保护,作为城建部门,我们也十分重视。太谷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春节前就可以审批下来,“总规”出来后,我们马上就编制古城保护详规。我了解的大致思路是分集中成片保护和点上的保护两种。太谷的东西两街必须保护,这是早已确定的。南大街毁的较多,是否也纳入保护范围还不能确定。
专家
郭齐文(原晋中地区史志研究院副院长)
这篇报道写出了关心太谷现状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心声,同时也反映了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声。山西晚报办了一件非常好的事。作为一直关心太谷古建筑的一名普通百姓,我感觉到很欣慰。因为它不仅给一些人敲起了警钟,同时也为进一步搞好太谷建设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想着写,按照你的逻辑即可,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