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玩攻略 > 正文内容

僰人悬棺读音?

特价旅游网 2024-09-13 23:48 游玩攻略 0

一、僰人悬棺读音?

“僰”(bó)字解释:

1.逼迫。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僰人”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筰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说文解字》记:“僰,犍为僰蛮也”。汉朝时,滇(今云南中部)有“滇僰”、邛都(今四川西南部)有“邛僰”,又有“僰道”(秦五尺道)。元朝时,“僰人”被鄙称为“僰夷”。

二、僰人悬棺的传说?

传说,在麻塘坝这个地方住着一群僰人,其中有个家族姓“阿”是这里的大姓。阿家的一户人家死了老人,家里就找来风水先生挑选好的墓地。结果风水先生指着一片悬崖,说道:“如果用整块木头制成棺材,葬在这上面,你家里必定会大富大贵,前途无量!”阿家听了之后非常惊诧,先不说如何葬在上面,这从古至今都没有葬在悬崖上的先例啊,阿家也在犹豫要不要听从风水先生的话。

僰人悬棺

最终,阿家决定把老人葬在悬崖上,如何把棺材运上去就是更大的难题了。阿家绞尽脑汁找来了诸葛亮打仗时所用的绞车,在上面架起高台,然后找来石匠站其上,现在悬崖上打了两个粗洞,放入两根木头。然后,又用绞车把棺材运输到木材之上,悬棺就这样产生了。

景区

后来,阿家果然就发达了,成为了僰人中最有势力的大部族。明朝万历年间,阿家三兄妹还参与了造反,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称霸一方。

果然是树大招风,有个叫罗秀英的秀才与阿家有积怨,得知阿家是因为悬棺而发达,为了报复阿家,去学了风水。然后跑到阿家说,有一片白虎岩,如果葬在那里,阿家必定会再进一步,更加发达。因为有前例,阿家没有怀疑秀才,立马将家里悬棺迁到了白虎岩按照相同的制法葬入。结果,没有给阿家带来好运,阿家兄妹还被镇压杀死了,官兵到了阿家部落,把所有姓阿的都赶尽杀绝了,侥幸存活的也改姓埋名隐居在其他部族里了。

僰人居住地

自从阿家被围剿之后,僰人就分散开四处生活了,僰人悬棺这种葬法也不再有人采用了。悬崖上的棺材时间久了,慢慢也会坠落下来,有些路过的行人发现死者脚下的陪葬品都是金银珠宝,经不住诱惑的大胆着就捡来,但是,只要拿起这些珠宝眼睛就会刺痛,像要瞎了一样,如果放下这些珠宝眼睛立马就恢复如常了,慢慢的也就没人敢捡这些陪葬品了。

无论僰人悬棺是怎样形成的,这都是一种民族文化,是先人的一种智慧和习俗,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并且保护这些文化。现在有些悬棺经历风雨,逐渐被腐蚀,已经采取手段在修复了。专家们也在研究僰人悬棺所代表的意义,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民族的文化,让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有一天僰人悬棺消逝了,我们仍然能够知道曾经存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这就是传承!

三、僰人悬棺的意义?

僰人悬棺的命名来自于《珙县志》中的记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僰人悬棺的山崖往往高达数百米,猿猴根本无法攀援。然而,僰人却将沉重的棺木钉在了绝壁之上,并且每具棺木都是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将重达半吨的棺木放置到高崖的。更令人惊奇的是,自春秋时期到明朝万历年间这长达2000余年的岁月中,僰人一直都延续着悬棺葬的习俗。

僰人悬棺和僰人有着太多太多世人无法解释的谜团……

悬棺葬在民间俗称“挂岩子”,是指将死者的灵柩高置于下临江河的悬崖绝壁之上或者崖壁洞穴之中,不加遮盖,不起坟丘的一种奇特的丧葬形式。关于僰人为何要行悬棺葬,早在元代就有人给出了解释。元人李京在《云南志略》中说:“行悬棺葬者,挂得愈高愈吉,以先坠者为吉。”

此外,也有人根据僰族的民间传说给出了解释。

僰族民间传说集《悬棺》之谜》写道:“当僰人受到流行疾病威胁的时候,僰族的祖先神母告诉僰人,只有将棺木放置在绝壁之上,放能逃脱病役的威胁。”由此可见,僰人实许悬棺葬体现了这个民族对岩石的崇拜。

除此之外,还有对悬棺葬的第三种解释。

这种观点认为,僰族人长期居住在山水之间,久而久之,便对自己朝夕相伴的山和水产生了强烈的崇拜之情。因此,死后将自己葬在靠近山水的位置,正好表达了对山水的依恋之情。而将灵柩放在高出水面几十米的绝壁之上,是因为那里云雾缥缈,古人相信灵柩在云雾的包裹之中能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此外,高处还能防潮,防止人兽的侵扰,使得灵柩长久地保持不朽。

四、僰人悬棺是几a景区?

僰人悬棺是位于中国贵州省的一个旅游景区,它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的悬崖峭壁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秘景点。据传,这里是古代僰族人的墓葬地,其特殊的葬礼方式是将死者的棺材吊挂在悬崖上。这种特殊的葬礼方式被称为“悬棺”,因此这里便得名为“僰人悬棺”。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参观这些古老的悬棺,了解这个神秘的文化遗产。此外,景区还有其他的游览项目,如探险、徒步、摄影等,是一个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五、僰人悬棺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去世后,在棺材放到悬崖上

六、宜宾的僰人悬棺简介?

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

僰人悬棺

在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共保存有悬棺265具,是目前门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有少量的丝织品。悬棺葬的族属,学术界争议颇大,比较集中的有僰人说、僚人说。其时代,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麻塘坝悬棺“僰人悬棺”位于珙县境内,系根据《珙县志》“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而命名。早在1956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

历代僰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于这一带,故遗存的悬棺多,但现在最多和最集中处,当首推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珙县麻塘坝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险拔峻峭的岩穴之间,许多棺木半悬山崖,在悬崖峭壁上现存悬棺160多具。距麻塘坝10多公里的曹营乡苏麻湾,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布着悬棺48具。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米。悬棺的崖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形象逼真。悬棺及岩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实物材料。已成为世界悬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时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 这个景区充满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珙县僰人悬棺的核心部分。在珙县洛表镇西南麻塘坝。坝东西宽300米~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螃蟹溪从坝中穿流而过,溪岸东西对峙着21座连绵起伏的山崖,悬棺就分布今绝壁上。现存223具,以木桩悬棺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达100多米。绝壁上还有密如蜂眼的桩孔遗迹和红色彩绘岩画200多幅。岩画内容丰富,有骑射、舞蹈、杂技和各种动物、武器、几何图形等,形象古朴生动。其余悬棺葬遗迹也有类似岩画。麻塘坝悬棺相对集中在棺材铺、狮子岩、九盏灯、大洞口。邓家岩、三仙洞、珍珠伞和老鹰岩等处。

1935年,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葛卫汉,对中国丰富的丧葬文化非常感兴趣,他打听到,在中国四川的珙县附近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习俗,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尽管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差一点使这个美国人丢掉性命,但当他真正来到珙县的悬崖边时,还是认为自己不虚此行。葛卫汉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这就是悬棺。珙县的悬棺,几乎包含了世界上各种悬棺的所有类型。这是珙县悬棺第一次被世界发现,立刻引起了学者们浓厚兴趣,20世纪4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一批批的科学家来到这里,想破解这个千古谜题。科学家们把这里悬棺中的部族称为僰人,并且纷纷猜测,这些僰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后代放弃了自己的丧葬习惯呢?这个部族究竟是与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还是全部灭亡了呢?

麻塘坝是位于四川珙县西南角的一个平静的小山村,几十年来,这里很少有外人来过,但21世纪末,却从这里爆出了一个重大的新闻,两位山里老人无心的话语引起了世界考古界、史学界石破天惊般的震动。

两位老人亮出了自己的家谱,说他们是珙县悬棺中僰人的后裔,那么关于他们的祖先,这些人究竟知道多少?困扰着科学家们多年的谜题,是否可以就此揭开呢?

这些纯朴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随口的话语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界带来多大的震撼。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已与村里的其他人没有差别,他们手中的家谱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悬棺文物博物馆的创始人曾水向是我国较早研究悬棺方面的专家之一,他专程来到了麻塘坝附近的坟地,在这里他顺利地找到了那两位老人家谱中所记载的5、6位先人的名字,证实了他们家谱的真实性,但也同时说明,近百年来,这个家族一直在沿用土葬。

两位老人手中的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据史书记载,拥有悬棺的僰人,在唐代就已经与当时的统治者水火不容。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陈明芳,是中国研究悬棺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她就踏上了研究悬棺的道路,20多年的研究,使她相信,僰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受了重创。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它的科技文化与军事都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众多的史料证实,唐朝统治者曾多次向四川僰人用兵,那么是否僰人在唐代就已经遭到了灭族的惨祸了呢?

20世纪70年代在众多科学家的倡议之下,政府开始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珙县悬棺的正式发掘,在这次发掘中,科学家们发现,僰人生活俭朴,大多数悬棺中只有很少的随葬器物。

但其中的一只瓷碗引起了曾水向的注意。

考古人员十分高兴,因为青花瓷碗是一种可以判定时代的证物。由于需要一种特殊的烧制工艺,一直到明代中期成化初年的时候,官窑里才渐渐地出现了所谓的青花贡品,流入民间至少是在30、40年之后了。如果这只青花瓷碗真的产自明代,那么就可以证实这一具悬棺的历史,至少是在这只碗烧成之后,也就是说僰人绝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经灭绝,中国悬棺的历史也至少延续到了明封建统治时期。为了证实他们的结论,科学家们把这些青花瓷碗送到了景德镇,进行了元、宋等年代的测定,通过清理,那一次悬棺中出土的文物,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件事情,大量的文物都出自于明封建统治者,而且都在明代万历年间戛然而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通过翻阅大量的史籍,陈明芳发现,在万历年间,僰人的势力日益壮大,他们与明代中央王朝的矛盾也在逐渐加深。

根据历史记载,明封建统治者曾经几次向僰人发起进攻,尽管明王朝兵强马壮,武器精良,但在与僰人的数次交战中,却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中国历史界与考古界的科学家们无数次拜访过僰人们留下的军事遗迹。在一个叫九盏灯地方,山上至今还安放着十几具僰人的悬棺,但它同时也是这个部族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这个地方的路口隐秘,内部开阔,这是僰人军事基地的典型特征。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投降的僰人来领路,明封建统治者的军队到了这里必定会遭到重创。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明王朝调集了云贵川三省的大军,包围了僰人的山寨,于是数万僰人就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与人数多过自己十倍的敌人决一死战,就在这儿安放祖先灵柩;要么就接受明军的招安,选择屈辱地投降。

传说僰人内部的争论就在这个山洞里进行,数百位寨主各执己见,在这里商量了两天两夜。

当时在600多个僰人的山寨中,有半数选择向明军投降。他们选择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命运,难道素来骁勇善战的僰人就依靠这种屈辱的方法才留下了自己的后代吗?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投降的僰人无一幸免,被残杀的人数几乎达到这个部族总数的一半,几乎每一位僰人的家族,都有亲戚或朋友被害。

21世纪初,四川省宜宾市的文物局,对于珙县的悬棺进行了一次抢救性的发掘,这一次他们又有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

这时候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疑问,那些僰人的后裔都姓何,而传说中他们的祖先哈十三雄,却姓哈,这会不会证明那些家族中的家谱有误呢,何体全老人认为自己的家谱绝不会错,因为就在几十年前,他的父亲还去拜祭了悬棺中的祖先,那么如果这个家族真的是悬棺中僰人的后裔,他们为什么要改姓呢?这与他们停止安放悬棺的原因是否相同呢?根据何体全老人的说法,他们家族一共改了两次姓氏,也就是说这个拥有悬棺的部族,竟然一连两次遭到了灭顶之灾,这难道是真的吗?

2004年5月,曾水向在整理一座悬棺的随葬品时,意外的发现了一只朴素的僰人漆碗,在碗的底部,他看到了几个清晰的汉字——“何永进”,这无疑是悬棺主人的名字,但这三个字也正好出现在何体全老人同一时期的家谱中,这恰好证实了何家的确是僰人的后裔。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麻塘坝的何家,何体全老人欣喜若狂,专程爬到悬崖上祭拜了自己的祖先。

20世纪末,在距离珙县不远的地方,人们发现了明王朝树立的平蛮碑,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大意还可以勉强辨认,这是明王朝为了夸耀自己消灭僰人所立的丰碑。为了证实碑上的话语,曾水向和陈明芳等人来到了两个文明最后血战的地方,这是一座似乎鹰也飞不过的城堡。

明代末年,中央王朝曾经有过一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出版了大量这方面的书籍,比如说,在这一时期,工匠们首次尝试把煤炭和活塞风箱联合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温,可以制造更加锋利的武器,这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那么,明朝军队会不会就依靠这种科技上的优势,攻陷了僰人的山寨呢?

根据专家们的鉴定,当时僰人的冶炼技术非常低下,他们刚刚从青铜发展到铁器,对于炉温和原材料的控制,还没有完全掌握清楚。

这是两个时代的对决,远古与现代,刀枪与火药,胜负其实早已注定了,无论僰人如何勇猛,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也绝不可能打败装备着大炮的明军。

就这样明军依靠着科技上的遥遥领先,最终获得了野蛮的胜利。

随着岁月的流逝,所有该忘的事情都已经被忘却,依旧被人们传诵的只有那些僰人的史诗,关于悬棺究竟是怎样放置上去的,还有僰人这个最终消失的部族,又是如何兴起的呢?这些谜题仍悬而未决。

七、僰人悬棺为什么不开放?

僰人悬棺位于贵州省境内,是一个修建在绝壁上,高悬近百米处的神秘遗迹。此处所谓的“悬棺”,是指在山崖陡峭的位置上,发现了若干个由巨石组成的墓穴,这些墓穴内均为木质棺床,而棺床则用铁索贯穿挂在山壁上,在垂直的悬崖面上呈现出悬空的状态,因而得名“悬棺”。现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贵州省内的旅游胜地之一。

然而,由于僰人悬棺所在地理位置险峻,周围地形复杂,同时受到大自然的风吹日晒雨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悬棺及其周围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坏和威胁,从而致使其运营和开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因此,为了维护悬棺的安全及保护其古老的文化遗产价值,目前悬棺并没有对外开放,也不允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靠近或攀岩等危险行为。这也为悬棺所蕴含的神秘和朴实文化增添了一些神秘和传说的色彩,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八、九丝僰人悬棺的来历?

僰人悬棺的命名来自于《珙县志》中的记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

僰人悬棺的山崖往往高达数百米,猿猴根本无法攀援。然而,僰人却将沉重的棺木钉在了绝壁之上,并且每具棺木都是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将重达半吨的棺木放置到高崖的。更令人惊奇的是,自春秋时期到明朝万历年间这长达2000余年的岁月中,僰人一直都延续着悬棺葬的习俗。

九、僰人悬棺里有遗骸吗?

俗学将悬棺葬归为崖葬(亦即风葬)的一种形式,这种把死者遗体或骨殖放入棺中置于悬崖上使之风化的葬法,可分为利用人工楔入木桩或于天然岩缝悬置棺材、利用天然岩洞或人工凿岩为穴插入棺材使之半悬于外等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共同特点在于一个“悬”字,所以后人便沿用南朝称呼,通谓“悬棺”。

一般有遗骸 ,如果没有发现遗骸,那是被风化了,或者出现了其它方面的原因。

十、僰人悬棺多少年历史?

僰人悬棺葬,宋明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四川南部的叙南诸县,以珙县南广河上游最为集中。其名因《珙县志》所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而来。“僰”在《吕氏春秋》、《史记》中有记载。据研究,这批墓应是宋明时期僚人的遗存。1974年、1984年调查珙县麻塘坝,在螃蟹溪东、西岩壁上发现22处计100余具悬棺和岩画。悬棺置于距地面10~60米的天然溶洞、天然岩缝、凿洞中,或架棺于木桩上,木棺系整木挖凿而成,不漆不髹。死者殓衣服,仰身直肢,成年人均无门齿。随葬品以竹木器为主,也有陶器、瓷器、环柄铁刀等。

岩画系朱砂绘于悬棺周围或洞内岩壁上,内容有铜鼓,作舞蹈、骑马、手执兵器的人像和马、虎、符号等

相关文章

去新疆旅游全攻略?

去新疆旅游全攻略?

一、去新疆旅游全攻略? 推荐北疆环线 D1乌鲁木齐-布尔津五彩滩 第一天从乌鲁木齐出发,走S201,中午在克拉玛依油建南路吃个手抓饭,然后上高速直奔五...

云南泸沽湖旅游攻略

云南泸沽湖旅游攻略

云南泸沽湖旅游攻略 云南泸沽湖旅游攻略景点介绍:云南水资源比较丰富,仅次于西藏和四川,居全国前列。全境有大小湖泊50多个,犹如明珠般镶嵌在这...

长白山旅游景点12月份去有什么好玩

长白山旅游景点12月份去有什么好玩

一、长白山旅游景点12月份去有么好玩 长白山西景区和北景区都是开放的,可以登顶看天池。北坡附近还有魔界、露水河国际狩猎场,南坡附近比较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