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过桥米线简介,第一个来的100悬赏分,2个50,3个20
一、云南的过桥米线简介,第一个来的100悬赏分,2个50,3个20
过桥米线是用米线和鸡汤为主料制作而成,是云南地区的名食。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云南人常将过桥米线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凡到过昆明的人,在观赏红山花茶之余,都要去品尝一下过桥米线,许多人对这种名食名字的来历更是备感兴趣。
相传古时滇南某地有一秀才,为了取得功名,奋发读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了专心至致,不受干扰,他常到附近南湖湖心的小岛上读书,这儿有茂林修竹,风景如画,十分幽静。湖边有一石桥,一直延伸到湖心。
这位秀才的妻子是个很贤惠的人,她自己省吃俭用,大力支持丈夫攻读。每天要为丈夫做些好吃的给丈夫送去。可是丈夫读起书来往往废寝忘食,经常饭菜凉了,他就随便吃几口,又接着读书。天长日久,丈夫身体渐渐消瘦。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有一天,她为了给丈夫补补身子,就炖了只老母鸡,并准备了不少米线,高高兴兴地送到丈夫跟前。到了晚上,她去收拾碗筷时,丈夫还在看书,鸡汤一点没有动。打开盖一看,汤还是热乎乎的,原来鸡汤表层厚厚的一层鸡油将汤严严实实地盖住,与外面的冷空气隔绝,起到保温的作用。妻子将米线放在鸡汤里烫一下,见丈夫吃起来很香甜,她自己也更加高兴。从此,聪明的妻子便创造了“过桥米线”这种吃法,她天天给丈夫送鸡汤,用汤烫米线。还经常带去一些肉丝、鲜鱼和其他新鲜蔬菜等等,将这些东西放入鸡汤里烫一下就吃,味道鲜嫩可口,使其夫免受冷餐之苦,保障他可发愤读书,取得功名。后来,这种吃法渐渐传开。因妻子每次给丈夫送吃的要经过湖中那座桥,人们便给这种米线取了个名字叫做“过桥米线”。
二、玉溪有何特色小吃?
玉溪酸汤米线以杨才科家的最出名。雪白的米线、金黄色的凉粉、翠绿的韭菜、乌黑的酱油和鲜红的油辣椒,整碗米线色彩艳丽,入口凉爽、清香。
三、易门县的旅游
易门风景名胜约三十余处,景区景点分布于易门县四乡三镇。易门风景名胜主要有誉为“滇西第一名胜”的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和闻名遐尔的大龙泉“二月二”戏会;有钟奇秀丽被誉为“金三峡”的大谷厂水库;有迄今1.5亿年侏罗纪恐龙化石群等,还有静乐庵、岔河、间歇泉、石莲寺、马头山、双龙寺、梅营珍珠泉、北山寺等景区。
龙泉国家森林公园
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修于唐朝末年,是滇中夷人文化活动的中心。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是明清以来倍受人们称赞的“易门八景”之首,曾被清末著名画家董一道誉为“滇西第一名胜”。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三山环抱,园内古木参天,亭阁别致,有古老的国家珍稀树种榉木和红豆树。园内泉水清澈。公园内建有占地13200㎡的国内大型的百鸟园,放养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白鹇、锦鸡(国家二级保护)等。公园内,陈列着1987年在易门十街乡脚家店发掘的恐龙化石,据专家鉴定已有1.8亿年,年代仅次于云南省的恐龙之乡-禄丰恐龙化石。
静乐庵
静乐庵,位于易门县城北约30公里的六街镇茶树三贤村后1公里的山箐中,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由山门、大雄宝殿、前殿、左右厢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厨房组成。寺内五株胸径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树,擎天垂盖,掩映着雄峙的山门,山门建筑为十二角翘砖木双檐结构,青瓦顶,上檐四角有绿色琉璃瓦龙尾翘起,下檐八角用黄色琉璃瓦翘角,上下檐均用斗拱昂托,木柱两棵撑起上檐,正大门头横额上书“云岩胜景”四个大字,左右小门横额分别上书“禅林”和“双柏”,正面和后面石阶上,各立有两棵1.5米高的红砂石望柱头,望柱头前石阶上各雕有一只红沙石雄狮把守。大雄宝殿正座中央,以前殿相对应,此殿为一檐九檩木式歇山土木结构建筑,面宽五间,分别为明间、次间、尽间,通面阔18.3米,通进深11.6米,通高14.7米。瓦面正脊正中有一呈金黄色琉璃瓦宝顶,高1.9米,两头翘角垂脊均用深绿色琉璃瓦铺成内卷龙尾装饰。瓦面正面有一组深黄色琉璃瓦铺成的三菱形图案。前廓檐柱为大雀式结构造型。分别有喜鹊、百鹤、腾龙、奔马、雄狮、猴子、大象、麒麟、莲花等空雕、浮雕。后廊通面由46幅古画组成天棚。格子门共22扇,上格浮雕线宝花,中间为四瓣花对角空雕,下格为浮雕花及浮雕兽头,上封顶横贯“八仙过海”、“出水芙蓉”等古画27幅。中殿于1955年失火焚毁。庵内所立的一块孔雀花大埋石碑记。
2001年8月3日,静乐庵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2001年9月3日,静乐庵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之一。
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距县城15公里的大谷厂村北半山上,原名孚佑庵。始建于元代二年(公元1272年),据“重修孚佑庵碑记”记载,孚佑庵重建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再建于1996年。清凉寺址空旷开阔,泉涌清幽,凉风送爽,宛如桃源仙境。2001年8月3日,清凉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
龙泉大寺
龙泉大寺,位于易门县城西3公里的大龙泉。龙泉大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据《续修易门县志》卷之七·风俗志记载:“二月二日,军民备牲醴,官诣大龙泉祭祀、宴会、演剧。”大寺前堂楼上为官员观戏之场所,又称“官亭”。现存大寺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建。面宽三间,通面阔12.6米,属七檩小式大木楔架歇山一檐土木结构建筑,层次为前廊、进深、后廊,通进深9.75米,通高12.7米,前廊檐柱为小雀式装饰,有空雕腾龙、喜鹊、狮子等。大寺正面有台阶及天井,占地263.5平方米。大寺左右厢房面宽均为七间,通面阔4.5米,通进深均为7.25米,均为一檐面层抬梁减柱硬山式土木结构建筑。大寺前堂属二檐三层七檩式的木楔减柱,减上层间架硬山土木结构建筑,上层面宽三间,中下层面宽七间。整个大寺建筑群占地933.13平方米。2001年8月3日,龙泉大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2001年9月3日,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