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族民族?
一、摩梭族民族?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
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
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民族,该族群在国家的整个识别过程中,并未经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别身份。
二、摩梭族名人?
阿七独支玛是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委会瓦拉别村里第一个初中毕业的女性,1964年出生的她是摩梭“大名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丽江市民俗民间工艺继承人”,宁蒗县摩梭传统手工纺织厂厂长,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阿七独支玛”的意思是“放下包袱”,这也是她手工纺织品牌的名字。她脸上的笑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到幸福安详,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大姐在这十几年间不仅传承和创新传统手工纺织,带动周边村寨的少数民族妇女致富,还想方设法为山区贫困群众寻找发展的“金钥匙”。在她看来,“人可以离去,文化不能离去。”要靠着这些文化,让人们增收致富,更好地来传承保护这些独有的传统文化技艺。
三、摩梭族梳子寓意?
寓意是坚贞的爱情。
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很想念你、很挂念你,每天都会用到梳理头发的梳子,就像他(或她)希望每天都和你在一起,这就是那满含深情的思念。
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同时也代表着它与你的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家人必为其梳发。这就是所谓的“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这不仅仅代表了家人对其深深的祝愿,也是女子心中的愿望——如意郎君,愿与你白头偕老。
四、摩梭族的祖先?
摩梭族源源于古羌、属于古羌人后裔。《后汉书·西羌传》载:古羌人“子孙分别,各自多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嶲羌是也。”等等典籍篇章可以判定摩梭人起源于“髳、牦牛种、牦牛羌或越嶲羌。”
古羌人部落的中心游牧地原来是在黄河、赐支河、湟河三河之间的青海省一带。但他们迁徒无常,没有固定的居所和生活场域,只要遇到水草丰盛的区域就迁去放牧。战国时期有记载羌人部落中有一个叫“邛”的部落首领,为了避开秦国的压迫,率领族人部落向西南迁徒、远离众羌人走到今甘肃东南、川西北、川西南一带,后又迁移至“越嶲”——今四川西昌东南部及至四川岷江上游、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至此,有了部落的种别和称号:武都羌人参狼种称“武都羌”,广汉羌人白马种称“广羌”,越嶲羌人牦牛种称“越嶲羌”。“越嶲羌”分布在大渡河、雅砻江流域。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把大渡河流域一带的武都地区置为“沈黎郡”。后改为“蜀郡西部”。后汉时为蜀郡属国,蜀汉及晋时为汉嘉郡。《后汉书》载:“笮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笮都县。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为沈黎郡,至天汉四年(公元前93年),并蜀西都,置两都尉,一居牦牛,主缴外夷;一居青衣,主汉人。”牦牛夷是南迁古氐羌人的一支,先在川西北一带定居,后沿大渡河逐南移。《三国志》载:“蜀汉时单是汉嘉郡界有牦牛夷互助种类四千余户”。
古代牦牛夷或越嶲羌到了后汉时期称之为“么些”。“么些”居住在大渡河流域的年代很久远,其中有的早已迁至雅砻江一带。《西康图经志》载:“今泸定摩西面,实称摩些面,谓摩梭古境也”。“么些为康滇间最大民族,亦最优秀之民族也,……其族在汉为越嶲诏,六朝为笮国诏,唐时为摩梭蛮,年时曰摩些诏”。摩梭先民早在西汉就从大渡河畔南迁至定笮,是因反叛失败而南逃。摩梭古境摩西面在今四川甘孜州境内大渡河畔泸定桥和安顺场之间,后来摩梭人南迁至定笮,即今四川盐源一带。
五、云南摩梭族特产?
摩梭红米又称泸沽湖高原红米,为脱壳红糙米,是指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坝摩梭人居聚区出产的一个水稻品种,因果皮呈红色,故称摩梭红米,是古代游牧民族摩梭人(属古羌族)在泸沽湖畔永宁坝定居时带过来的粮食作物,摩梭人一直用育秧移植栽培的方法代代传承,成为当地人的主粮。
六、摩梭族的风俗?
1摩梭人在13岁以前,不论男女都穿长衫,少男剃光头,少女则留小辫、佩戴彩珠。到13岁举行成年礼后,便改变服饰。
2摩梭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青稞、大麦、洋芋等。夏秋季节,以青菜、萝卜等新鲜蔬菜作佐食,冬春两季以酸脆菜、干萝卜丝、腌鱼、腊肉等作佐食。肉食中,议猪朦(称琵琶肉)为贵、还有灌猪脚、香肠、米灌肠等风味食品。
正餐前,喜欢喝酥油茶,以精把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苏理玛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属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饮食上不论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时分菜共饭,主妇要按每个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担的劳动,合理分配菜肴,特别是对肉食或难以吃得上的稀有菜肴,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
分菜时,先敬长辈,后给晚辈,以示礼貌。平均分食的规矩,只有过春节吃年夜饭时才可例外,主妇在火塘周围摆上丰富的饭菜,大家团团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
3换岁习俗
摩梭孩子长到13岁时,家人依俗要为之举行成年礼,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成年礼在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举行。到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柱下,女孩站在右边柱下,左脚踩着猪原肉,右脚踩着粮食口袋,象征今后吃用不尽。女孩由母亲为她脱去旧的麻布长衫,穿上美丽穿裙礼的金边衣、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为其盘缠发辫,配上项链、耳环、手锡等饰物。男孩则由舅舅为其脱去旧的长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长裤,扎上
腰带,佩上腰刀。
这时,穿上新裙或新裤的孩子,还要把狗唤进屋来,给狗喂饭团和猪肉,并说:"狗能活60岁,人只能活13岁,咱们换个岁数,我才能长命百岁。"
4
春节习俗
摩梭人,把春节叫“库诗”,即新的一年。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
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纪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亲主持家政,全家每个人的收入都交给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过年前一个月,主持家政的妇女就要为全家每人买新衣裤,每人至少一套。接着,妇女们开始酿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节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备齐。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动用绳子,否则新的一年会遇到蛇。腊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妇女都从屋顶屋角到门缝铺下,进行彻底清扫。女人给孩子理发洗澡,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正月初一,黎明刚刚来临,摩梭妇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边背水,这叫“争头水”。谁起得最早并争到头水,意味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财源茂盛。所以妇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边泛白时候,争先恐后来到山泉溪流边。水背回来后,主妇准备好早餐,全家祭锅庄,向祖宗和老人磕头。太阳出山,母亲带着孩子,背箩里装着猪膘、茶叶、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缘的各个家庭组成一个氏族)的长者家拜年。
禁忌
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在生产、饮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个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脚跨过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在外做活累了,不能进家门就抱婴儿。不准虐待歧视残疾人。妇女正在分娩时,忌讳生人进家门。禁食狗、猫、蛙肉,忌捕杀缓带鸟。忌用刀子砍门槛,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说梦见的事,傍晚不扫地。孕妇不得横跨马缰绳,孕妇面前忌谈兔、蛇。孕妇天黑后不出门,产前妇女不参加葬礼。正在酿酒时,来人不能提喝酒的话。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树。果树第一年结的果要让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统内的人不能结交阿夏(情侣)。小孩的头一件衣服须用老人的旧衣服改做。
七、摩梭族的分布?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属纳西族一支。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
八、摩梭族的人口?
摩梭族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据2021年统计数据,国内摩梭族人口一共有5万左右,主要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和大理古城一带,摩梭族宗教信仰是藏传佛教,还信奉崇拜祖先,摩梭族婚姻自由,一般是男不娶女不嫁 男子可以有多个老婆,女子可以有多个丈夫。
九、摩梭族的花?
海藻花。
海藻花,这是一种长在水上面的一种花朵,就像是睡莲一样,直接就把花朵放在水面上了,根茎是长在水里面的,清澈见底的水是可以看见它的根茎的。
海藻花的花期一般在夏季的6到9月份,届时湖面上花朵星罗棋布,与沪沽湖交相辉映。游客们赶在这个时间到达沪沽湖,会欣赏到最美丽的自然湖景,并会被这样的美景震撼,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到要好好守护住这方净土。
十、云南摩梭族现状?
当家作主的也不再是德高望重的老祖母,相比于以前的“舅掌礼仪母掌财”,这里更多的是家里的子女掌权。母系社会的大家族开始慢慢的分崩离析。
旅游业的兴起给摩梭人带来了经济上的福音。他们摒弃传统的捕鱼纺织的手工经济开始了以旅游项目为重点的生活模式。国内外纷至沓来的游客在感受摩梭文化的同时也给摩梭文化带来了影响。生活的富裕开放让摩梭人知识面不再封闭于泸沽湖那个静谧的地区内。更多的年轻人赶上了领结婚证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