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特点?
一、仫佬族的特点?
么佬族,有159000多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么佬族自治县。“么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
么佬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难语、侗语非常接近。由于么佬族人民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密切,么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
么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么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么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称
二、仫佬族的语言?
仫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教。
仫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仫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仫佬族的禁忌有:挖煤时不许讲不吉利的话;进门时不能踏门槛;忌食猫肉、蛇肉,有的地方还忌食狗肉和猪心。
食俗
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主要辅助粮之一。黄豆平时的都经炒、煮后吃,节日和婚丧大事时用来制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酱,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熟之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一般都喝生水。
仫佬族烹调肉类习惯于“白氽”,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单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等。民间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蔬菜习惯先用水煮,再加油盐。当地特产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烧饭、菜、烧茶的饮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肴;白馍,仫佬族传统点心,用熟糯米饭制成。
节庆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三、仫佬族的来历?
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元代以前,史书往往将仫佬族与“伶”或“僚”并称,仫佬族的先民被归属于当时泛称的少数民族僚族之中。僚族的称呼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汉书·西南夷传》称夜郎境内的主体民族为“夷僚”。
晋代以后,文献资料上到处可见类似的称呼,涉及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僚族,又出现了“僚民”、“僚子”、“土僚”、“夷僚”、“生僚”、“山僚”、“洞僚”等称谓。
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边界的僚族,被称为“葛僚”、“守宫僚”、“夷子”等。关于“僚”,许多学者认为是“骆”的后裔,而“骆”则被认为是“越”的另一称谓。而“越”是中国南方民族的一个大族系,经春秋战国至秦汉,不断发生迁徙
四、探寻广西仫佬族独特美食文化的魅力
广西作为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地方,仫佬族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我不仅了解了他们的传统习俗,更深深被他们的特色美食所吸引。这些充满地方风味的美食,既展示了仫佬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了他们对食材的独特理解。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猪脚粉”。这道美食在仫佬族中非常受欢迎,通常是用米粉搭配炖得酥软的猪脚,汤汁鲜美且富有胶质感。每次吃到这道菜,我都忍不住想:为何这么简单的组合,竟然能如此美味?传统的做法是将猪脚煮至熟烂,加上秘制的酱汁,最后浇在米粉上,吃上一口,满口的鲜香,令人陶醉。
接下来是“竹筒饭”。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趣味。将大米、肉类、香菇等用水泡好后,放入经过清洗的竹筒中,再用火炙烤,直至饭熟。每当我第一次尝试这种饭时,竹筒散发出的香气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你是否也有这种感受呢?竹筒不但具有隔热的功能,更为饭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焖香味。
如果你喜欢辣味,那么仫佬酸菜鱼绝对是不容错过的。鱼肉鲜嫩,酸菜咸香,搭配特制辣椒的调味,让这道菜在味蕾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层次感。每当我品尝时,总是想象着鱼在水中畅游的样子,带着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
再谈谈“秋香米饼”,这是仫佬族常在农忙时节制作的一种美食。用新米制作的米饼,外脆内嫩,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米香的浓郁。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小吃,更是仫佬族人民在繁重的农活之余的一种慰藉。或许大家也有这样的想法:是什么让这份米饼如此特别?答案在于选用的新鲜食材和制作过程中融入的心血。
而仫佬族还有一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割腊猪”,这不仅仅是为了欢庆节日,更多的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猪肉经过腌制和风干后,味道更为浓郁,非常受欢迎。那种咸香味,令人难以忘怀,这背后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
在仫佬族的餐桌上,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饮品——“米酒”。每当我和仫佬族朋友聚会时,米酒总是被端上来,酒味醇香,微甜,极具地方特色。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交朋友、分享故事的象征。或许这就是仫佬族对待生活的态度:在简单的饮食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我相信,以上这些美食只是仫佬族文化的冰山一角。通过尝试这些独特的菜肴,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仫佬族的热情和纯朴,更能体会到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食的热爱。每一道菜背后都藏着丰富的文化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慢慢探索。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探索更多关于仫佬族的美食与文化,期待在美味的世界里,与你们分享更多的精彩故事!
五、仫佬族的环境特点?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地带。地垮东经108°29′至109°10′北纬24°38′至25°12′之间。东北邻融水苗族自治县界,东南交柳县境,西南连宜山县地。西北与环江县接壤。全县东西最大横距68.2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8 公里。县城距河池地区行署驻地金城江127 公里,南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17 公里,东南距柳州市111 公里(公路距离)。
罗城的主要河流有武阳江、东小江两条。武阳江流域在县境东北部,境内流域面积1309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东小江流域在县境西部,西北部及中部,境内流域面积873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3%。此外,县境西部有小环江的支流,境内流域面积87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县境中南部分布有地表河与地下河交错的地带,一些地表河流有的河段在地表,有的河段又潜入地下,汇入东小江流入宜山县,有的直接汇入龙江。这一地带,流域面积共349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4%。
六、仫佬族的民族背景?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单一民族,其时间大约在宋代。
据历史记载,宋太祖开宝五年(972),以桂州琳洞地置罗城县,先隶融州,后属庆远府。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所知,仫佬族至晚在元代或明初已居住在罗城一带地区。
明朝继承宋、元制度·在罗城、天河、宜山等仫佬族聚居区设立流官,社会基层设立里甲。同时在县官之下,增设土巡检司、镇和寨堡等机构,利用当地头人任职,把流官与土官统治结合起来。人民须向朝廷交纳夏秋两税。
清代将仫佬族地区县以下划分为“里”,在“里”下设“冬”。每“冬”约十余户,有“冬头”,由大家推选,负责筹粮收款。“冬”原为缴纳粮款而划分的社会基层单位,由于仫佬族大部同姓聚族而居,因此“冬” 以下又分“房”,实际上又成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姓、房组织。
1912年后,设立团总、保董、甲长等,利用原来的“冬头”为保、甲长,统治仫佬族人民。1933年以后,随着国民党势力的深入,建立了区、乡、村的保甲制度,乡长兼任民团队长及小学校长,实行所谓“三位一体”、“五户连保”的反动统治。仫佬族中一些“乡老”、“族长”也往往上通官府,下揽族权,左右与土匪勾结,强迫群众遵守“乡约”、“族规”,竭力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仫佬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曾多次掀起反封建统治的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批先进的仫佬族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柳北抗日挺进队和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罗城县的解放就得到了仫佬族人民的有力配合。
七、探索广西仫佬族独特美食:舌尖上的文化之旅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广西是一个充满多样文化和美食的地方。在我走访广西的时候,仫佬族的美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仫佬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他们的饮食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所体验到的仫佬族特色美食,希望能为大家的味蕾带来新的体验。
仫佬族美食的主要特色
仫佬族的美食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他们的饮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主要特色:
- 以米为主:仫佬族的饮食以米为主,不同于北方的面食,他们习惯于制作各种米制品。
- 食材讲究:仫佬族人热衷于使用新鲜的本地食材,尤其是各种野菜和山珍。
- 调味自然:他们的调味品多以天然的草药和香料为主,味道清新而富有层次感。
- 团圆共享:每逢节日,仫佬族人会准备丰盛的美食,与家人和朋友共享,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可错过的仫佬族美食
在我亲身体验仫佬族的美食过程中,以下几道特色菜品让我尤为难忘:
1. 仫佬米粉
仫佬米粉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地方小吃,米粉制作精细,口感滑嫩。配上秘制的汤底,常常带有浓郁的草药香味,清新又耐嚼。仫佬米粉通常会加入各种肉类和蔬菜,搭配的独特调料为其增香,真正体现了仫佬族人对食材的讲究。
2. 红烧肉
仫佬族的红烧肉与其他地方的偏甜口味红烧肉不同,他们采用更多的香料和草药进行炖煮,使肉质更加鲜嫩,汤汁清爽。每块红烧肉都被炖得入口即化,十分美味。
3. 野菜包
仫佬族附近的山林生长着许多野菜,制作成野菜包,既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野气息,又能够补充丰富的营养。包子皮薄而Q弹,内馅的野菜清香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4. 自制酸笋
酸笋是仫佬族人的常见佐餐小菜,其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新鲜的笋子发酵而成,酸香适中,非常开胃。无论是拌饭还是单独食用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增添了餐桌上的丰富性。
5. 蛇羹
作为在广西的少数族裔,仫佬族对天然食材的使用非常讲究,蛇羹便是其中之一。将鳝鱼、蛇一同炖汤,加上新鲜的香料,味道鲜美独特。这道菜品通常在冬季温补食用,是家族聚餐的一道必备美食。
6. 手工米酒
仫佬族的传统手工米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而著称,酒香浓郁且酒精含量适中,口感极佳。米酒不仅可以单独饮用,还可以搭配多种菜肴,为餐桌的美味增添一抹亮色。
体验仫佬族美食的乐趣
在与仫佬族人共同享用美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饮食的热爱与文化的传承。通过每一道菜,我都可以感受到不同食材的碰撞和仫佬族人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的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体验。
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广西仫佬族的饮食文化。仫佬族的美食不仅仅是传统的口味,还包含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底蕴。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广西,尝试一下仫佬族的特色美食,带给你全新的味觉体验。
八、美食故事文案?
1、美食是用来享受的,看着,闻着,甚至想着,都可以当是一种享受。
2、这鱼肉质细嫩,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鱼片嫩黄爽滑。鱼汤中布着一层鲜红辣椒,把那一片片白色的鱼肉衬得分外诱人。夹一片放进嘴里,酸酸嫩嫩的,味道简直是妙不可言。
3、人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爱已经辜负的太多了,美食就不能再辜负了。
4、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5、潮汕牛肉店之牛肉火锅、上海极品轩之霸王别姬。
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7、享受美食的时间是快乐的,但是等待美食出炉的时间是最快乐的。
8、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9、只要吃到软软的奶酪蛋糕,就什么郁闷都没有了,软软香香的,是最好的安慰自己或犒劳自己的小礼物!
10、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
11、椒盐皮皮虾味道浓郁,香飘四溢,外表干燥酥脆,白里透红。
12、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非常好看。
13、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
1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5、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九、鸡泽美食故事?
鸡泽辣椒又名“羊角椒”,光滑、细长,尖上带钩,形若羊角,辣椒素和维生素C含量居全国辣制品之冠。“从我记事儿起,村里面家家户户种辣椒,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咱县辣椒明朝时候就是贡品进了御膳房。”祖籍鸡泽县王青村的王金台对全县种植辣椒的传统深有体会,在鸡泽,辣椒不仅是调味佳品,更是改善群众经济条件的重要作物。“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靠2分自留地种辣椒卖点钱接济生活。”
十、兴化美食故事?
兴化早茶,味道偏甜,先上烫干丝,撒大把白糖,配以绿茶一杯。冷盘陆续而上,以甜姜片、甜红枣、甜藕片、糖醋花生米、海蜇皮、黄瓜片、南瓜饼、飞饼、鸡蛋饼、银耳羹等等为主,乡村还有肉圆烧粉丝等较油腻菜品。
待此类小菜消灭殆尽时,上煮干丝,点心。点心有肉包、豆沙包、蒸饺、甜烧麦、糖包、蟹黄包、蜂糖糕等。最后为阳春面一碗,兴化特色,红汤,撒小胡椒。
兴化蟹黄豆腐亦是一绝。将剁细的蟹黄蟹肉加适量淀粉,取少许姜汁搅拌均匀,放入高汤再倒入豆腐,加点鸡油,轻轻勾芡,撒上葱花,即可出锅。蟹黄豆腐不仅软嫩爽口,味道鲜美,而且色泽红黄,堪称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蟹黄本身营养很丰富,豆腐又中和了其蛋白质偏高的特点,而且富含维生素、钙等矿物质,是大众喜欢的菜肴,尤其适合于老年人食用,易于消化。同时它还有养筋益气,理胃消食之功效。
炒鳝丝是兴化传统的特色名菜。色、香、味俱佳,远近闻名。主料鳝鱼选料讲究,需用大小一致的鳝鱼丝,鳝鱼划丝浸渗后,用大火爆炒,装盘,撒上少许胡椒粉,口感香脆,鲜美可口,风味独特。
沙沟鱼圆选用沙沟湖产的新鲜的白鱼或青鱼为原料,因为这两种鱼肉鲜嫩且出肉率高。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出名,历史悠久。原料是草鱼,因为草鱼的肉质白嫩并且刺少,营养丰富,制作出来的鱼圆外型圆滑饱满、鲜嫩味美,外皮似金,内肉如银,极富韧性。鱼圆的制作方法分为两种,油氽和水氽,油氽鱼圆更为有特色,做好的鱼圆氽入油锅后,稍滚就浮起,盛起来上桌,金灿灿圆滚滚的外皮,咬开看到里面肉白如雪,油而不腻。有说沙沟大鱼圆之大,在油锅里大如乒乓球般,盛在碗里色泽金黄,圆圆滚滚,里面肉色雪白,吃起来鲜嫩爽口,油而不腻。